2025-04-09 返回列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指示,4月8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联合举办“挖掘西南交通大学器物中的思政元素”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菁副院长、工程训练中心唐燕梅副主任带领50余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生走进工程训练中心,通过实物展陈与历史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程实践场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一、百年传承:从机械工厂到创新高地
活动伊始,易洺瑶老师在工程训练中心A座向同学们展示了其百年发展脉络。作为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更通过“课程+项目+竞赛”的方式,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器物叙事:老设备中的家国情怀
在镌刻着时光印记的机械长廊中,工程训练中心B座斑驳的老设备成为讲述中国工业史的“活教材”,这些设备早已超越冰冷的钢铁的本质,成为工业发展的象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这些老设备背后的故事正是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让学子们深刻领悟工程师精神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的真谛。
三、创客空间:科技赋能思政教育新形态
师生们来到A座创客空间体验多元化创新工坊。这里不仅有原型制造工坊、智能控制工坊等实体空间,更能通过3D打印、激光雕刻、精密铸造等工具,将学生的创意转化为实物。正如唐燕梅副主任总结时说的:“创客精神就是以兴趣为纽带,结合工程实践的历史去分享和协同,祝福同学们都能成为交大未来的创客。”
本次教育活动构建了“器物展示-历史回溯-理论升华-实践反哺”的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依托创客空间四大工坊开发系列实践模块,让校史器物成为滋养思政素养的活水源泉。百年器物无言,却诉说着最生动的思政真谛,学校通过挖掘工程装备中蕴藏的精神富矿,正在书写新时代“工科+思政”融合育人的创新篇章。那些铭刻在钢铁上的岁月年轮,终将在青年学子的创新实践中,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光芒。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