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 首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教育

【工训人学党史】1959,建筑史上的奇迹

新华网 发布者:日期:2021-05-12 08:39  点击数:

1958年9月,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国庆工程。这些工程主要分布在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北京城内,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首都功能,改变北京旧城的面貌。

工程启动时,距10周年国庆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当时北京市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能力来说,困难巨大。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志在必得。广大设计者和建设者发挥了巨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全国建筑界精英采用非常规的“三边”工作法(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这种方法现在当然不能使用了,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对加速推进工程进展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恩来提出“古今中外、皆为我用”的原则。在设计上,除了组织北京的34个设计单位之外,还邀请了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30多位建筑专家,进京共同进行方案创作。建筑专家、教授、工人、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对各项工程先后提出了400个方案,其中仅人民大会堂就提出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并结合工程对天安门广场提出了多种规划意见。

                1959年9月14日,新中国当时最大的客运车站北京火车站建成。新华社图片

在一年时间里,广大建设者在无经验可凭借、无先例可依循的条件下,经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凭着冲天干劲,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到1959年国庆节前,建筑工程最终落成。这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属同一建筑内,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已被拆除后重建)、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北京工人体育场。

                     1959年9月19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新华社图片

除十大建筑外,还包括一系列市政建设项目:如天安门广场改造、长安街改建、崇文门车站道路、机场到市中心道路、热力煤气工程,涵盖了道路、广场、综合管道、桥梁、河湖、煤气、热力、电话等方面。

                       1959年9月24日,新中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新华社图片

通过诸多项目的建设,首都面貌,尤其是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焕然一新。在天安门广场的东西两侧,分别建起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历史博物馆等建筑物,不仅体现了新的“人民是主人”的规划思想,而且建筑面积超过了旧的皇宫建筑群。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由11万平方米扩大到40万平方米。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从规模上、建筑艺术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和革新。原来广场上有众多纵横交错的电线网,在扩建过程中预埋了各种地下管线,使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找不到一根高架线,显得非常整齐美观。围绕广场改造的一系列市政建设使广场地区更加壮丽辉煌。北京的城市中心和重心,由历史上的皇宫转移到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成了首都的核心地带。

国庆10周年落成的这批建筑,使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得到了加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建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他工程也对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改革开放前的很长时期,十大建筑成了首都的重要象征,促进了首都功能的完善和发挥。十大建筑给年轻的共和国所留下的,远不止建筑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