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个牢固树立”为教师立标
倪洋军
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9日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在慰问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2013年9月9日新华网)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正在遥远的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1400万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节日快乐,并向广大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关怀和厚望。尤其是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牢固树立”,为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确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人无信不立。教育和教师的职责,不仅仅要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更要传道、立德树人。在中国,不缺书本知识扎实、考试技巧娴熟的学生,而缺爱党爱国、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接班人。学生正确价值观、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关键靠教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践行方面,广大教师必须当好表率、做好示范。难以想象,一个道德败坏、素质低下、理想信念缺失的教师,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全国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走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认识误区和教育误区,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德育工作,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出“四有”新人。
学高为师。身为教师,要使学生信服你,必须有渊博的知识,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样的教师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教师应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广泛涉猎其它领域的重要知识。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勤奋上进,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每一位教师都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理,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也是没有希望的教师。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教育工作的真谛。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创新意识的确立。而教师这个角色对于创新教育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身上担负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教师们培养出的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能否成为创新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大问题。目前从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中国教育仍未完全走出应试教育怪圈,应试教育像一个紧箍咒,罩在学生、家长们乃至教师们的头上,创新教育这匹马,被应试教育的粗大缰绳死死拴住,应试教育对人的创新潜能的埋没,对人的创新意识的扼杀,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应当竭尽全力去实施创新教育,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教师的理想信念、学习理念、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长期坚持、终身实践,一代接着一代、一茬连着一茬,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学识储备和力量积聚。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